罗氏沼虾“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试验

发表时间:2023/07/13 01:20:09  来源:水产养殖 2023年1期   浏览次数:303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罗氏沼虾“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试验

吴志强,杨泽禹,郑飞,陈正兴,侍广强,刘殿春

(高邮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科,江苏 高邮 225600)

罗氏沼虾产业是江苏省高邮市农业产业中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在高温季节养殖罗氏沼虾,部分塘口会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2],对周边水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创新罗氏沼虾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迫在眉睫。高邮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科联合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和江苏数丰种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罗氏沼虾“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案

试验地位于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占地面积为61.67 hm2,共30个塘口,水面面积45.96 hm2,采用“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模式。时间为2021年3月1日起至10月15日。从6月初开始,每个塘口根据养殖情况平均每半月捕捞1次,养殖全周期捕捞7次左右。整个养殖过程中,仅在最后清塘时将尾水排放至试验区内的生态沟渠内,其余时段均不向外排水。

在试验示范区内随机抽取3个池塘作为水质监测站位,从5月31日起,每半月检测池塘水质指标,分别为pH值、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样品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均参照《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32/4043—2021)中相关规定。随机抽取4名养殖户,统计其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分析养殖效益。

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大多是在原有的地面上向下浅挖30~50 cm,然后将挖出的底泥推至塘边堆砌成池塘围埂,养殖过程中养殖水面高于地面,属于高位池范畴。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虾苗大棚一般在池塘底部,导致捕捞时必须排水,才能使拉网到达虾苗大棚池底部,顺利地把成虾捞出,导致了每年高温季节大量富营养化的虾塘水排至外河,造成污染。高位池不排水捕捞模式通过把大棚池转移至池塘一侧,确保了池塘底部平整,使得养殖过程中捕捞时无须排水。

1.2 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的池埂结实,主干道埂宽为3 m,便于车辆进出;池深达到1.8~2.2 m,外坡长高比例1∶1,内坡长高比3∶1,内坡大,有利于虾摄食、蜕壳、休息及赶网、起网。池塘改造好之后,进水30~50 cm,每667 m2用生石灰100~150 kg,于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一周后抽干池底水,晒塘,晒干1个月以上才能进水。放大水前半个月,用30~50 mg/L漂白粉消毒;放苗前3~5 d开始肥水,建议用生物肥(具体用量按产品说明书),用健康虾苗试水安全后才能放苗。进水前在塘底适量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建议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30%。

1.3 大棚的搭建与准备

每个池塘均要求配套2个养殖大棚,且大棚独立于养殖池塘,建在池塘一侧。大棚面积不小于池塘面积的10%~15%,大棚宽约10 m,深约为1.5~2.0 m,长度依池塘实际情况而定。2个大棚1个放锅炉苗(指2月底至3月初购进暂养在大棚内的虾苗,需要通过锅炉进行人工增温才能存活),另一个放大棚苗(指3月底至4月初购进暂养在大棚内的虾苗,此时室外温度相对较高,无须额外增温,大棚内水温即可达到虾苗适宜生长的温度)。5月份放大水(罗氏沼虾苗种放入池塘养殖)后,将锅炉苗和大棚苗放入池塘进行养殖,同时购进大水苗(5月份放大水后购进的虾苗)放入大棚暂养。此时锅炉苗体长5 cm左右,大棚苗3 cm左右,大水苗体长0.8 cm左右。等6月份第一网罗氏沼虾捕捞上市后,再将大水苗逐步放入池塘进行养殖。

1.4 增氧设备

大棚增氧以盘式微孔增氧为主,平均每667 m2大棚配备功率1 kW增氧机。大塘采用底部微孔增氧,结合面上水车或叶轮增氧(每667 m2不少于1 kW增氧设施)。底部增氧建议全天开启;水车每天开启时间不少于15 h,尤其是晴天11:00—16:00和21:00至次日07:00时段。

1.5 虾苗放养密度

池塘虾苗总放养密度为每667 m26万~7万尾(分2~3次放养),每667 m2套养0.25 kg左右白鲢50条、花鲢3~5条。

1.5.1 锅炉苗

根据暂养天数确定放养密度。养殖60 d,放养1 000尾/m2;养殖45 d,放养2 000尾/m2;养殖30 d,放养3 000尾/m2。

1.5.2 大棚苗

一般3月底至4月初放苗,以2 500~3 500尾/m2为宜。

1.5.3 大水苗

一般5月份放苗,以2 500~3 500尾/m2为宜。根据捕捞情况逐步将虾苗转移至池塘。

1.6 养殖管理

1.6.1 投饲

大棚标粗期间,饲料蛋白含量不超过42%,外塘养殖期间,建议使用蛋白含量38%~40%饲料。投喂要“少量多餐”,分3次投喂,05:00投喂全天总量的35%,11:00投喂全天总量的20%,17:00投喂全天总量的45%。投喂的饲料以1.5~2.0 h内吃完为宜。

6月上旬,选择晴天上午,每667 m2用生石灰5.0~7.5 kg对池塘消毒,每10~15 d消毒1次;养殖后期(8月份以后),随着饲料投喂量增加,生石灰用量可适当增加,并缩短消毒间隔时间。

1.6.2 赶网捕捞

采用赶网捕捞法,分批捕捞罗氏沼虾上市,捕大留小,控制池塘养殖密度,给罗氏沼虾充足的生存空间。由于该养殖模式塘底的育苗棚已经转移至池塘外,因此捕捞时无须排水。采用赶网捕捞可以减少用工,避免捕捞使罗氏沼虾产生应激反应。赶网捕捞具体的操作方法:

(1)在塘埂边浅水区域,用网眼3.3~3.5 cm的网片搭建网箱,网箱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将开口端链条踩入塘底泥中,网箱底下放置微孔增氧盘;

(2)将赶网与网箱开口端相连,赶网网眼3.2~3.4 cm;另一端由2~3人顺着塘埂拉一圈,将虾赶入网箱;

(3)待虾进入网箱后,拉出压入泥中的链条,用竹竿架起;2人分别在网箱两侧对拉,并用竹竿插入网箱底部,把网箱分段隔开,避免网箱中的虾堆压;

(4)进网箱后,使虾在网箱中活动约30 min,部分小虾会从网眼钻出,然后开始分段捕捞、挑拣出售。

1.7 生态沟渠

在养殖池塘周围设置生态沟渠,沟渠深度2.0~2.5 m,占养殖面积15%以上。生态沟渠中每667 m2放养白鲢50尾、花鲢3~5尾,并放养一部分螺蛳。生态沟渠水面上安装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菖蒲等挺水植物。

生态沟渠一方面可以起到物理沉淀有机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水生植物、花白鲢和螺蛳,减少水体藻类数量,吸收水中氮磷等无机盐,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3-4]。此外,该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排水,但是在极端天气时需要降低池塘水位。养殖结束虾塘排水时,生态沟渠可以起到蓄水作用,等水质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2 投资估算

设施投资估算见表1。由表1可见,该试验区项目总工程费用94.959 3万元,包括大棚池移位改造、生态浮床(含净水植物)、水质净化生物制剂、赶网购置费用、净化水质用鱼和池塘水草栽种等,其中有72.6%的资金用于大棚移位池改造,这项工程是实施该养殖模式的主要投入。

表1 设施投资估算

3 试验结果

3.1 养殖效益

2021年试验区内所有塘口每667 m2产量约425 kg,总产量超过290 t。试验区内采用赶网捕捞法捕捞罗氏沼虾,大大降低拉网、拣虾对虾体造成的损伤,还减少捕捞用工量,每年每667 m2节约成本近400元。由于采用“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试验区内罗氏沼虾平均产量和效益比往年略高。

随机抽样调查4个塘口具体养殖投入情况见表2,养殖产出效益情况见表3。

表2 养殖投入抽样调查

表3 养殖效益抽样调查

3.2 养殖池塘水质检测情况

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罗氏沼虾池塘水质检测结果见表4(表中数据为3个塘口的平均值)。由表4可见,其中除了悬浮物在8月10日超标1次,其余指标均符合《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32/4043—2021)二级标准。试验示范区养殖过程中均不排水,每年每667 m2比传统模式减排养殖尾水约1 000 m3,极大地降低罗氏沼虾养殖尾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试验示范区内生态沟渠建设生态浮床,水下种植伊乐藻、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水上种植水葫芦、茨菇等浮水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及底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河道内放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及藻类,也能降低蓝藻爆发率。

表4 2021年高邮市三垛镇兴联村罗氏沼虾池塘水质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模式的优势

该模式采用“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通过分批放苗、分批捕捞的方式控制池塘罗氏沼虾密度,一方面可以降低池塘生态负荷以及池塘富营养化程度,另一方面养殖密度降低之后,罗氏沼虾养殖个体大,经济效益高。此外,由于育苗大棚移位至池塘一侧,池塘底部已经没有深坑,捕捞时几乎不需要排水,捕捞方便。赶网捕捞的新技术可以减少传统捕捞模式中挑虾的时间,减少罗氏沼虾的损伤,从而提高产量。

4.2 “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轮捕轮放”有待强化

该试验示范区采用的是“高位池不排水捕捞”养殖模式,其中“轮捕轮放”是关键。养殖池塘每捕捞一批成虾上市,就从大棚池内转移对应数量的虾苗至池塘内,使塘内虾苗的密度保持在每667 m25万尾左右。由于2021年4月30日的极端飓风天气,破坏了大棚,导致没有能够很好地执行“轮放”程序,因此2021年养殖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也是2021年养殖池水悬浮物指标在8月20日时超标的主要原因。

4.2.2 模式推广有待加强

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急功近利心态较重,而且赶网捕捞与传统捕捞方法有差异,需要对网工进行培训,因此要推广该养殖模式,还需要加强平时的宣传与培训。

4.2.3 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该试验示范区的改造建设由2020年省以上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补助专项支持,养殖户自己无须投入。但在实际推广中缺少资金扶持,大棚池移位改造、生态沟渠建设、生态浮床、净水植物及净化水质用鱼的购置,需要大量投入额外资金,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负担较重。

5 结语

该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能够在促进生态养殖的前提下,不影响养殖效益。但是该模式前期投资较大,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