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2---虾蟹类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
1.苗种选择
投苗前需对种苗进行常见病原检测,建议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生产,不可使用检出阳性的苗种。
2.水质调控
要关注天气变化,在温度剧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前后应及时调控养殖水体。对于开放的池塘养殖模式,天气变化前4天,用对虾饲料、鱼饲料、糖类等作为培养基扩繁益生菌,益生菌扩繁时间一般为24小时。天气变化前3天,需要对养殖水体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后约12小时,使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藻类营养盐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天气变化前1-2天,新的藻类和菌群快速生长,将构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养殖池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加强极端天气前的预防管理,合理控制池塘水深,加固池堤和水电设施,疏通应急水渠,避免灾害天气造成池水漫灌、池堤决口、水电设施损坏等;配置一定的蓄水池,应对高温干旱天气时养殖池塘的用水需求。
3.使用二级处理水养殖
受天气变化、发病池塘水排放等影响,外源水体质量不稳定,可能含有病毒、条件致病菌和寄生虫,外源水进入虾蟹养殖池塘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建议采用二级处理,设置2个蓄水池,外源水进入一级蓄水池后进行消毒和沉淀处理,2天后将表层水引入二级蓄水池再次进行消毒和曝气处理1-2天,水体余氯去除后将表层水引入虾类养殖池塘。
4.饲养管理
一要做好水草管理。针对淡水青虾、中华绒螯蟹等品种,定期维护池塘中栽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及时清理腐败水草,确保水草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二要加强投饲管理。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虾蟹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的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败坏池塘水质。
(2)养殖期间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早上、中午、夜晚时段,以及强降雨和低气压天气时段开启增氧机,实时关注水体溶氧含量变化。养殖后期,虾蟹池塘底部溶氧不足时,可合理配合使用颗粒状的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化学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含量。
二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通过适时分塘转移大规格虾、增加商品虾出塘等措施,合理控制商品虾存塘量,控制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存塘虾受伤或产生应激反应。
三是合理投喂。根据实时天气状况、虾蟹生长摄食状态进行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喂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发布单位: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