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永川水花”“游”出一条致富路
永川大竹溪村鱼苗养殖产业因生态治理项目重获新生——
“永川水花”“游”出一条致富路
“家人们,我们家繁育‘水花’有30多年了,可以提供20多种鱼苗,技术上你们绝对放心……”11月15日临近中午,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双竹渔业协会养鱼基地,刘翠和工人一起,把1000件养在充氧包装袋里的“水花”装箱。见快递车还没来,她见缝插针,对着手机搞起了直播。
刘翠所说的“水花”,是指孵化出来不久的鱼苗。大竹溪村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鱼苗养殖基地,当地靠繁育鱼苗为生的养殖户有145家,年产主要鱼种的鱼苗35亿尾以上,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靠着这项产业,这些养殖户平均每年有一二十万元收入,高的甚至有两百多万元。
然而,就是这个被养殖户视为“命根子”的产业,在两年前差点遭遇了灭顶之灾。
11月15日,永川卫星湖街道轿子石村,养殖户刘光春正给红鳕鱼苗喂食。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面临关停 养殖尾水是劣Ⅴ类
早在1971年,大竹溪村就有人养鱼苗了。当时,原百乐大队(即现在的大竹溪村)8位社员外出学会了鱼苗繁育技术,回来后便挖了4亩水塘搞起鱼苗养殖。从此,“水花”产业便在当地扎了根。
但那时,村里养鱼苗的人并不多,一是因为繁育鱼苗是个技术活,掌握起来有难度,二是因为当时村民只会一年一繁技术,鱼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上不去。
1986年,刘翠的父亲刘文俊和村里10多位村民“接班”养起了鱼苗。这些“渔二代”年轻人头脑灵活,开始琢磨怎么提高鱼苗的产量以增加收益。1993年,经过“渔二代”两年多的技术攻坚,鱼苗一年三繁技术取得成功。“这项新技术可以让鱼一年产三次卵,产卵总数超30万粒/公斤!”回忆起当年的“壮举”,刘文俊仍有些激动。
由于产量大幅增加以及供应周期变长,“水花”产业变得有利可图,大竹溪村养鱼苗的村民和慕名前来买鱼苗的人也越来越多,“水花”产业渐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2014年,村里组建了渔业协会,刘文俊出任理事长,注册了“永川水花”商标,同时创建了“永川水花”网站,产品销售范围迅速扩展到全国10多个省市,并出口至俄罗斯及中亚地区。
截至2018年底,大竹溪村从事鱼苗养殖的农户已有上百户,每年出产鱼苗22亿尾,涉及20多个品种,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鱼苗养殖基地。
“有核心技术,有市场,可以说这个时候‘永川水花’发展得顺风顺水。”刘文俊说,但这个产业有个致命的缺陷——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在鱼塘里加鸡蛋清和饲料,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是劣Ⅴ类水,排放后对当地的临江河造成了污染。
2020年,随着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永川水花”产业面临被取缔的危机。
起死回生 建起尾水处理区
能不能找到一个治理养殖尾水的办法,让“永川水花”起死回生?这个难题摆在了当地干部面前。
经过市区两级相关专家现场调研,大家商讨出一个解决办法:在鱼塘附近建一座50多亩的尾水处理区,使尾水达到排放标准。2021年,这个方案被列入市级重点生态治理项目,并得到12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今年5月,该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记者在尾水处理区看到,它由6个不规则的水池组成,呈S形分布,池中间栽种有美人蕉、旱伞草、凤尾竹、再力花等近10种水生植物,还有两三只白鹭在水池上空盘旋。
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智勇介绍:“鱼塘尾水流入处理区的水池后,底层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底的火山岩会吸附有害物质。表层水会流入下一个水池,水池中栽植的水生植物会对其进行净化。经过6道关口的治理,劣Ⅴ类水就可净化成达标的Ⅲ类水,流入临江河。”
在尾水处理区的帮助下,“永川水花”保住了!不仅如此,由于处理区路环水绕、鸟语花香,俨然是一座湿地公园,成为了当地场镇居民和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越“游”越远 发展“星湖乳鱼”
养殖尾水污染问题解决以后,大竹溪村养殖户发展“水花”产业的底气更足,大家又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做大产业。
在大竹溪村,因为鱼苗主要在3月至8月繁育,因此村民们大多是忙半年耍半年,仅有几家养成品鱼。
为啥大家宁愿让鱼塘空着,也不愿养成品鱼?
“大家觉得养成品鱼性价比不高。”刘文俊解释说,“养鱼苗,每亩池塘高的能挣四五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而要是把鱼苗养到成品鱼再卖,周期太长、风险也高!”
唐智勇介绍,大家在查阅古代典籍时发现,永川在宋代就有吃乳鱼(即鱼苗在鱼塘中生长四五个月后、几厘米长的小鱼)的传统。他们就想,何不利用这个传统,发展乳鱼养殖,延长“永川水花”产业链?
很快,大家拿出了一套壮大“永川水花”产业的方案:一是利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星湖乳鱼”基地;二是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对“星湖乳鱼”进行加工,开发休闲旅游食品;三是围绕“鱼的一生”建设科普基地,发展研学游。
截至目前,当地已有10多户村民养殖“星湖乳鱼”200亩,一家“星湖乳鱼”食品加工企业即将投产,10多家餐馆推出了20多道“星湖乳鱼”特色菜,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经过三代人的不断努力,越过一道道“龙门”,“永川水花”正越“游”越远。
(来源:重庆日报2023年11月23日第4版,本报记者 赵伟平)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