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养殖注意七不宜
发表时间:2017/11/16 00:00:00 浏览次数:364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笋壳鱼的学名叫云斑尖塘鳢,属于高档鱼类,目前国内养殖的有泰国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两种。水产百科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2010年以来,其先后从广东等地引进笋壳鱼鱼种,分别开展工厂化养殖、鳗鱼池养殖、土池养殖和网箱养殖,都非常成功。其中,宜章县的鳗鱼池和苏仙区清泉温泉池,年养殖规模均在10万尾以上。在养殖中,我们发现笋壳鱼养殖有七不宜。
1. 面积不宜太宽
笋壳鱼喜聚集成群,而离开群体搞“单干”的极少。其集群主要分布于池边或池边附近及饵料台和饵料台附近,池中间很少见到有笋壳鱼栖息。根据笋壳鱼的集群行为及其分布特点,放养笋壳
2鱼的鱼池面积不宜过大,每口池400-500 m即可,而且鱼池以长方形为好。同时饵料台的设置以沿池边四周布局为好,而在池中央就没有必要设置饵料台了。这样,投饵和观察摄食情况都很方便。
2鱼的鱼池面积不宜过大,每口池400-500 m即可,而且鱼池以长方形为好。同时饵料台的设置以沿池边四周布局为好,而在池中央就没有必要设置饵料台了。这样,投饵和观察摄食情况都很方便。
2. 运种不宜盲目
笋壳鱼的鳞片构造特殊,它呈锯齿状,顺摸光滑而倒摸刺手。正是这种特殊构造的锯齿鳞片,在苗种运输过程中互相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运输鱼种时切记不宜盲目。2010年内,先后从广东等地引进多批笋壳鱼,引进总数近100万尾,其中,规格分别有2.5cm以内、3-5cm、
5-10cm、30-150g/尾、150g/尾以上等。在这些规格中,最好运输的是2.5cm以内规格的和30g/尾以上规格的;最难运输的是3-5cm规格;5-10cm规格的次之。从以上笋壳鱼长途运输的经验说明,适宜长途运输的规格要么小要么大,而不大不小规格的则运输损伤大。这是因为2.5cm以下的小规格笋壳鱼,其鳞片尚未发育成熟,锯齿鳞片光滑还没有防御功能,运输时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摩擦及受伤。规格30g/尾以上笋壳鱼,虽然鳞片完全成熟,但其结构紧密质坚,运输时鱼体间虽产生摩擦,但其耐摩擦力强损伤度极小。而介于上述两种规格之间尤其是3-5cm规格的笋壳鱼,因其锯齿鳞片刚成熟和鳞片结构稀疏,耐摩擦能力很弱,运输时极易受伤致死。因此,根据笋壳鱼锯齿状鳞片特点,选择适宜运输规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5-10cm、30-150g/尾、150g/尾以上等。在这些规格中,最好运输的是2.5cm以内规格的和30g/尾以上规格的;最难运输的是3-5cm规格;5-10cm规格的次之。从以上笋壳鱼长途运输的经验说明,适宜长途运输的规格要么小要么大,而不大不小规格的则运输损伤大。这是因为2.5cm以下的小规格笋壳鱼,其鳞片尚未发育成熟,锯齿鳞片光滑还没有防御功能,运输时鱼体之间几乎不产生摩擦及受伤。规格30g/尾以上笋壳鱼,虽然鳞片完全成熟,但其结构紧密质坚,运输时鱼体间虽产生摩擦,但其耐摩擦力强损伤度极小。而介于上述两种规格之间尤其是3-5cm规格的笋壳鱼,因其锯齿鳞片刚成熟和鳞片结构稀疏,耐摩擦能力很弱,运输时极易受伤致死。因此,根据笋壳鱼锯齿状鳞片特点,选择适宜运输规格,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3. 饥饿不宜太久
笋壳鱼是肉食性鱼类,无论自然条件或养殖环境中,笋壳鱼的自相残杀行为都普遍存在,且难以避免。所以,养殖户通常有发现池中笋壳鱼会越养越少的情况,但又没有发现有死的笋壳鱼。其实,这是自相残杀大吃小的原因。笋壳鱼自相残杀行为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鱼苗阶段最弱,鱼种阶段最强,成鱼阶段偶有。笋壳鱼在鱼种阶段,尤其在2.5-10cm规格时,自相残杀行为特别突出,因此损失百分之几十甚至九死一生的情况均发生在这个时期,是养殖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鱼苗阶段和成鱼阶段自相残杀的行为则较少。笋壳鱼的自相残杀行为虽难以避免,但其残杀的程度可以人为控制到最低。解决其难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科学投饵,满足笋壳鱼的摄食需要。我们知道笋壳鱼残杀其兄弟姐妹的目的并非好斗,而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生存生长和繁育的需要。人们如果在人工养殖环境中,能做到让笋壳鱼每日三餐饱食,其残杀同类的行为意识将大大降低,被残杀的笋壳鱼数量将大大减少,其成活率自然将得到提高。另外,要及时分池或分箱,在同鱼池或网箱中放养相同规格的笋壳鱼,这样,消除了笋壳鱼大吃小的环境,使其失去残杀行为的条件。
4. 投饵不宜太广
有人将笋壳鱼称为懒鬼鱼,就是因为其爱静不爱动的行为而得名。可以说笋壳鱼是懒得出奇,它就是在摄食时,也只是摄食靠近嘴边的食物,而对于距离其稍远的食物则会视而不见。针对其行为特征,在投饵时不能全池遍投,否则,投入池中的饵料会浪费很大,这既增加养殖成本,又污染水质。正确的做法是将笋壳鱼引入到人工饵料台摄食。饵料台用铁丝或竹片扎成框,将纱窗布套在框上形成平面则成饵台,再将饵料台吊着置于水深50cm左右处后投入饵料。但因其太懒,要做到池中所有的笋壳鱼入饵料台摄食需要有一个诱入的过程和时间,即在笋壳鱼集中区至饵料台的路段投饵成一条线形的饵料道,这样经过数日后,笋壳鱼会随饵道并最终全部进入饵
料台摄食。如果池中设置的饵料台间距在2-3m的情况下,则不采用饵道诱入法,在饵料台上直接投饵便行。但此形式仅适合于小水面养殖,而在较大水面情况下,则会因众多密布的饵料台,投饵时大大增加了时间与劳动强度。
料台摄食。如果池中设置的饵料台间距在2-3m的情况下,则不采用饵道诱入法,在饵料台上直接投饵便行。但此形式仅适合于小水面养殖,而在较大水面情况下,则会因众多密布的饵料台,投饵时大大增加了时间与劳动强度。
5. 观测不宜太勤
笋壳鱼易惊且在两种情况下尤为突出。一是在苗种阶段突出,其中又以鱼苗为最,鱼种次之。在水泥池小水体养殖情况下,苗种受惊吓可能致伤甚至致死。郴州市一养殖户于2010年5月29日从广东购进的15000尾2.5cm规格的笋壳鱼,投放于一口400m 的水泥池后,饲养人员很勤巡塘对其细心管理,但不到半月死亡过半,该农户觉得不可思议并求助于我们。结果经我们现场诊断为因惊吓冲撞池壁致伤致死。并建议其严格控制巡塘次数,严禁用强光照射观鱼,同时采取培肥水质降低透明度等措施。此后,因此死鱼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笋壳鱼在陌生的环境中易惊行为突出,因此,对处在陌生环境中的笋壳鱼,应尽量给其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因惊扰尤其是频繁惊扰给其带来的损害和损失。
6. 水质不宜太清
笋壳鱼为底栖鱼类,水质过清的环境不利于栖息与养殖。因为笋壳鱼在自然条件下虽然底栖行为尤为突出,但人工养殖环境中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发生变化。一是笋壳鱼在不同养殖水体中,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据我们养殖试验的结果说明,笋壳鱼在网箱养殖环境中(网箱吃水深度2-2.5m),笋壳鱼没有底栖行为,而改为沿网箱四周栖息和饵料台上栖息,栖息深度50cm左右。在鳗鱼水泥池中,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的情况下,笋壳鱼则主要栖息于饵料台上,此环境中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并不突出。在土池中,笋壳鱼在白天几乎都栖息于池底,而在土池边或饵料台上则很难觅其踪影;但在晚上,笋壳鱼的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集中栖息于土池边的斜坡水体之中和饵料台上,或水草丛中。根据笋壳鱼在土池中底栖行为的这一特点要求,养殖笋壳鱼的土池,其池边以有一定斜坡的为好。二是笋壳鱼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在鱼苗阶段底栖行为不明显,此时笋壳鱼大都栖息于池边依附于池墙水体30cm深左右;从鱼种阶段至成鱼阶段时期,底栖行为明显并加强,即由鱼苗阶段的栖息于池墙过渡到底栖。三是笋壳鱼在不同透明度的养殖水体中,其底栖行为发生变化,即除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透明度越大,底栖行为越明显。因此,在鱼池养殖水体中,应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这样,可改变笋壳鱼栖息的单一性为栖息的多样性,利于养殖高产。
7. 鱼巢不宜仿制
自然条件下,笋壳鱼喜欢以洞穴为巢,甚至终身生活于洞穴中,是具有明显占巢行为的鱼类。那么,人工养殖条件下是否也要为其营造人工鱼巢呢?
2010年度,我们为此开展了营造人工鱼巢和不用鱼巢的对照试验。试验分别在2口鳗鱼水泥池中进行,即其中的一口鳗池设置鱼巢,鱼巢用塑料管扎排做成后置于池底,让笋壳鱼以管为巢栖息其中;对照池则不设置鱼巢,笋壳鱼在池中也找不着任何可以作为鱼巢的地方。试验的最终结果为:设置鱼巢池与对照池的笋壳鱼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均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了虽然笋壳鱼天然条件下具有占巢的行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则完全没有必要为其设置鱼巢,可以说设置鱼巢是多此一举。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一试验结果,至目前为止的郴州市近40亩的温泉鱼池、鳗鱼池、工厂化鱼池、网箱等多种水体的笋壳鱼养殖中,都没有设置鱼巢,笋壳鱼生长都很正常。
2010年度,我们为此开展了营造人工鱼巢和不用鱼巢的对照试验。试验分别在2口鳗鱼水泥池中进行,即其中的一口鳗池设置鱼巢,鱼巢用塑料管扎排做成后置于池底,让笋壳鱼以管为巢栖息其中;对照池则不设置鱼巢,笋壳鱼在池中也找不着任何可以作为鱼巢的地方。试验的最终结果为:设置鱼巢池与对照池的笋壳鱼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均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了虽然笋壳鱼天然条件下具有占巢的行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则完全没有必要为其设置鱼巢,可以说设置鱼巢是多此一举。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一试验结果,至目前为止的郴州市近40亩的温泉鱼池、鳗鱼池、工厂化鱼池、网箱等多种水体的笋壳鱼养殖中,都没有设置鱼巢,笋壳鱼生长都很正常。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苏氏园腹芒(淡水鲨鱼)人工繁殖
下一篇:四个关键时期罗非鱼的饲养技巧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