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鱼的繁育孵化及工厂化养殖探究

发表时间:2024/05/31 17:25:47  来源:中国水产 2017年8期  浏览次数:324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血鹦鹉鱼的繁育孵化及工厂化养殖探究

文/孙成渤1张雪1王竞儒1郝俊2

本文通过对养殖设施、亲鱼培养、苗种生产、水泥池养殖、疾病防治,等五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血鹦鹉鱼的繁育孵化及工厂化养殖技术。

血鹦鹉是由鲈形目、慈鲷科的紫红火口鱼[Cichlasoma synspilum(♀)]和红魔鬼鱼[C.citrinellum(♂)]杂交的子一代,俗称吉祥鱼、红财神、圣诞老人鱼,因全身鲜红、体形圆润、鳍条柔软、嘴似鸟喙而得名。血鹦鹉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且有“招财进宝”、“驱鬼镇宅”之意,成为观赏鱼市场上的主流品种之一。天津市血鹦鹉年产量10940万尾,产值约9788万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巨大。现将血鹦鹉鱼的繁育孵化及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血鹦鹉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一、养殖设施

场址选择要远离污染,环境安静,交通发达,通讯便利,电力充足(备有发电机),水源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水、电、气、热供给,控光以及水处理系统要完善 ,且地势不能过低,以防汛期降雨倒灌。

亲鱼培育和苗种培育采用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每列共分三层,上两层每层放置四个120cm×50cm×55cm的玻璃缸,玻璃缸用50cm玻璃隔板隔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间。底层为紫外线消毒、过滤缸和两个备用缸。培育缸及隔板用浓度为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两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亲鱼培育

(一)亲鱼的选择

从原种场或良种场选择身体健康,体色正常,年龄14个月~36个月,体重120g以上,体表无损伤,鳞片和鳍无缺损的雌性紫红火口和雄性红魔鬼作为亲鱼。

(二)亲鱼消毒

引进的亲鱼需在5%的食盐水(或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洗5分钟~10分钟进行消毒。

(三)去齿手术

血鹦鹉鱼的亲本生性好斗,十分凶猛,领地性非常强,只要进入其领地的鱼便会受到猛烈攻击,将入侵者咬死,所以要对亲鱼进行手术,剪去其上下颚齿。为防止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炎,将其放入0.3%的食盐水中浸泡24h消毒, 消毒后将一对亲本放入培育缸中的小间进行培育。

(四)日常管理

培育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水温控制在28℃~30℃,避免水温剧烈变化。微充气,水体呈微流水状态,溶解氧为5mg/L以上,pH7.5~8.1,24h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x左右。观察亲鱼生活情况。

亲鱼投喂完全解冻的冰冻河虾或新鲜河虾等动物性饵料,大小适口,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5%~7.5%。投喂时间为8:30和16:00,及时清理残饵和代谢废物。

三、苗种生产

(一)苗种繁殖

1.产卵

亲鱼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每30天左右产卵一次。当发现雄性红魔鬼的生殖突起明显下垂;紫红火口腹部显著肥圆膨大,说明即将产卵。将20cm×20cm陶瓷产卵板放入小隔间内,紫红火口有秩序的将卵产在产卵板上,红魔鬼紧随其后为卵子受精。整个产卵受精过程大约持续1h左右,期间应维持培育缸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并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切勿惊扰亲鱼。产卵受精结束后,将产卵板从亲鱼培育缸中及时拿出转移到苗种培育缸进行孵化,防止亲鱼吞食鱼卵。

2.孵化

苗种培育缸在使用前用0.2mg/L的硫酸铜消毒杀菌,产卵板倾斜靠在缸壁上,按顺序放好。调整水流呈微流水状态,溶解氧为5mg/L以上,pH7.5~8.1,24h光照强度1000lx左右,受精卵经过72h后,就可以自然孵化出仔鱼。

(二)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条件

苗种培育时的温度为26℃~28℃,pH7.5~8.1,溶解氧5mg/L~8mg/L为宜。

2.投喂

鱼卵刚破膜时,以卵黄囊为营养来源,7天后卵黄囊营养吸收完毕,便可投喂开口饵料,此时的鱼苗密度在50尾/L为宜。以轮虫、丰年虫、鱼虱子、线虫等作为开口饵料,日投喂量为15g/万尾~20g/万尾,每天投喂3次。苗种体长为1.5cm时,放养密度约5尾/L。投喂血鹦鹉专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75g/万尾~150g/万尾,每日喂4次,分别于7:30、10:00、12:00、14:30进行投喂。

鹦鹉鱼卵

四、水泥池养殖

鱼苗体长达2cm,将血鹦鹉转至养殖池,进行人工养殖。转池过程中切记谨慎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一)水泥池养殖设施

养殖池为4m×3m×2m的长圆形水泥池,池底呈锅底形向池中央倾斜,以利于聚集污物。池底中央设置Φ250mm聚乙烯管道排污,排污口上安装过滤网袋,水位由池外排污管的套节控制。水流从长圆形水泥池切线方向射入池中,可在池内形成微流水。每个池内放置10个气石,通入纯氧。苗种放养前一周左右,用15g/m3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养殖池或用1.0g/m3~1.5g/m3漂白粉进行消毒。

(二)日常管理

1.水质环境

保持水质清新,水温25℃~30℃,避免水温剧烈变化。水温低于20℃或温度变化过大都不利于血鹦鹉着色,导致体色不均匀,甚至患病,所以保证每次换水温差都要低于0.5℃。微充气,由于血鹦鹉鱼口部呈三角形,不能闭合,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少,利用水中溶解氧的能力较差,所以溶解氧需保持在5mg/ L~8mg/L。血鹦鹉鱼喜酸性水质,pH保持在6.0~7.5,水质偏碱性亦可使血鹦鹉鱼患病。

2.投饵

体长大于2.5cm时,日投喂量150g/万尾~350g/万尾,每日投喂3次,分别于7:30、10:30和14:30投喂。鱼苗体长3cm~4cm时,日投喂量350g/万尾~750g/万尾。

(三)苗种筛选

经过一个月的养殖,鱼苗长到3cm~4cm。此时进行筛苗。将身体结构不完善、头部肌肉未隆起、鳍条不完整、体色仍未变为红色的个体剔除。保留身体较丰满、鳍条完整、全部转变为红色、无杂色的血鹦鹉鱼。根据体长分池养殖,密度150尾/ m2~300尾/m2。光照1000lx左右。鱼苗体长至5cm时,筛选出头型、体型、体色、和嘴型都较好的苗种便可出售。

(四)鱼体着色

血鹦鹉鱼体长达到6cm左右时,开始增色,投喂含虾青素的增色饲料,持续半个月以后,鱼体便成功完成转色。着色期间,保持溶氧约8mg/ L,水温保持在27℃左右,避免水温较大波动而影响着色效果。

五、疾病防治

(一)疾病预防

为了减少血鹦鹉鱼患病,日常应严格管理,定期刷洗养殖池,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生产工具专用;每15天用浓度为1%~2%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消毒。保持车间内温度恒定,在阴天、温度较低的天气及时关门,减少室内外气体交换,必要时打开热水管,升高池水温度。

(二)易感染疾病的治疗

血鹦鹉鱼虽抗病力强,但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环境条件的突变等造成的疾病爆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主要是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

1.细菌性疾病

症状:病鱼眼球爆突,呈模糊状,体色发黑,游泳无力,漂浮于水面,无法下沉,停止摄食,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

治疗方法:病鱼用150mg/L福尔马林药浴1h,2天后再重复一次。同时饵料中添加红霉素,按50mg/d・kg的剂量,连续喂3周。平时要注意水池清洁,定期人工刷洗水泥池壁、底,防止污染物附着在池壁上。清洗后用高锰酸钾消毒,养殖工具不使用时,应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

孵育系统

2.寄生虫疾病

(1)小瓜虫

症状:当水温低于23℃时,鱼体易感染小瓜虫,病鱼头部,鳍条出现小白点,有的则出现在鳃部,体色发黑。初期不影响摄食,病鱼可能在池底或池壁蹭擦,后期则病鱼不摄食,无力游泳。

治疗方法:小瓜虫病发生时,将病鱼隔离饲养,水温升高到30℃,数天小瓜虫自行脱落后换水,便会治愈。适当增加水体盐度,使盐度达0.3%~0.5%,或用20mg/L福尔马林进行药浴,直至鱼体白点消失。

(2)车轮虫

症状:车轮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可寄生在鱼的体表、鳃等处。严重感染时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缺氧而死。严重感染可致大量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

治疗方法:可通过刮取鱼的鳃部、体表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确诊。车轮虫发生时,用0.7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或用20mg/L~25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换水。

3.真菌性疾病

症状:鱼体受伤后,患处鳞片脱落,感染霉菌,肌肉腐烂,伤口上附着白色霉菌,病鱼减少摄食,最终死亡。

治疗方法:可用水霉净1g/L浸泡病鱼,第二天换水;或用2mg/L的高锰酸钾溶液加食盐水每天浸泡20分钟~30分钟。

作者单位:1.天津农学院 2.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下一篇:龙鱼手术记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