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家庭养殖与繁育

发表时间:2024/04/02 01:56:06  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8期  浏览次数:342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孔雀鱼家庭养殖与繁育

姚红伟 姚奕阳 郝金莲 景娜娜

摘 要:孔雀鱼作为一种易于饲养且观赏性较高的小型热带鱼类深受大众喜爱。本文综述了家庭养殖与繁育孔雀鱼的方法,优化了饲养的条件,为家庭小型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孔雀鱼;家庭;养殖;繁育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 Peters)别名彩虹鱼、凤尾鱼,英文名称为Guppy,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花鳉科(Poeciliidae)、花鳉属(Poecilia),原产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等地,由德国人Wilhelm C.H. Peters于1859年在委内瑞拉发现。孔雀鱼花色艳丽多姿、生长繁殖周期较短且身形小巧,所以较易于在家庭水缸里养殖。目前市场上中高低档的品种都有涵盖,价格相对便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淡水观赏鱼。由于孔雀鱼的寿命较短,所以如何在家庭室内快速有效地养出体大艳丽的亲本个体并且应用于下一代的选育繁殖就需要提高家庭养殖与繁育的效率和科学性。

1 孔雀鱼生物学特征

孔雀鱼身体细长、无侧线、尾柄侧扁、头腹部中大,其中雌鱼的腹部更加膨大圆突。其吻部短小、眼部圆大,眼睛颜色随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整体上看雌鱼身形较大,成鱼体长一般在6~7 cm,雄鱼一般4~5 cm。雄鱼较雌鱼色彩艳丽,尤其是背鳍和尾鳍的外形变化多样,而雌鱼尾鳍一般呈扇形。此外,雄鱼臀鳍上的部分鳍条特化而形成一延长的交接器,用于同雌鱼的交配受精。孔雀鱼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卵子输送管和泄殖孔构成[1],而雄性生殖器官除交接器外,还由精巢、输精管、泄殖孔构成,其中精巢呈肾形,在精巢的后端2条输精管平行排列并向鱼体后端延伸,最后二者汇合,经泄殖孔开口于体外[2]。孔雀鱼性情活泼、生性胆小,是一种卵胎生的小型热带鱼类,一年四季都可交配繁殖,所以寿命也较短,一般为2~3年左右,通常雌鱼寿命稍长一些。目前孔雀鱼的品种较多,大致可分为草尾孔雀鱼、礼服孔雀鱼、蛇王孔雀鱼、马赛克孔雀鱼、剑尾孔雀鱼、金属孔雀鱼、单色孔雀鱼、银河孔雀鱼、古老品系孔雀鱼等种类。

2 孔雀鱼的养殖

2.1 设备

2.1.1 鱼缸 目前市场上鱼缸种类和大小千变万化,家庭养殖可根据孔雀鱼的生长繁殖情况采用不同大小的鱼缸,但基本都采用长方形的、透光率较好的鱼缸为宜,这样方便换水且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孔雀鱼的生长,千万不要选择偏绿色或偏蓝色以及底部有镜面反光的鱼缸。对于刚出生的仔鱼,每缸放养密度在50~100尾时可选择玻璃厚度为0.5 cm,鱼缸规格为:长24 cm×宽12 cm×高15 cm;对于幼鱼期的孔雀鱼,每缸放养密度大约在50尾左右时,可选择玻璃厚度为0.5 cm,长宽高规格为50 cm×22 cm×30 cm的鱼缸;对于成体亲鱼,每缸放养密度在50~60尾左右时,则选择玻璃厚度为0.8 cm,长宽高规格为100 cm×25 cm×50 cm的鱼缸。水深一般为鱼缸深度的2/3。具体鱼缸的大小和数量可根据家庭鱼缸摆放位置和鱼体数量决定。

2.1.2 过滤装置 孔雀鱼吃剩的饵料以及排泄的废物会污染养殖的水体,加快水体藻类繁殖产生一定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体缺氧,危及孔雀鱼的生存。如果经常换水,对于家庭养殖成本较大,而安装过滤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由于仔鱼身体弱小,饵料投喂量和耗氧量不高,所以不需过滤装置,但是要定期换水。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过滤装置种类形状各异,大部分过滤装置都同时具备充氧功能,也有两者功能分开的。安装在孔雀鱼幼鱼尤其是成鱼的过滤装置不易选择带充氧量较大的,因为会产生较多较大的气泡,噪音较大,气泡还会附着在孔雀鱼的尾部,严重的造成烂尾。也不可选择吸力过大的过滤装置,以免吸入孔雀鱼造成伤亡。孔雀鱼每次吃完饵料的时候以及排出粪便的时候可以开启过滤装置,平时不需要经常开启,造成养殖成本的提高,也不需要经常开启充氧的功能,尤其是阴天和晚上的时候。夜晚孔雀鱼会安静地待在鱼缸底部休息,充氧会严重影响其休息而且夜晚孔雀鱼会排泄粪便,充氧会加速水体浑浊,可等到第二天早上开启过滤装置,滤去粪便,然后再充氧30 min左右。孔雀鱼白天的活动量较大,因此除了早上的一次充氧外,下午再充氧1~2 h即可。如果将鱼缸放于通风较好的场所则可以减少充氧的次数。

2.1.3 灯光控制 孔雀鱼是热带鱼类,所以喜光。合适的光照可以促进鱼缸水体藻类的繁殖,抑制病害菌的扩增,从而使孔雀鱼健康成长,促使孔雀鱼成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并且可提高孔雀鱼的自身免疫力。我国北方每年的4月中旬到8月下旬的光照较为强烈,家庭养殖孔雀鱼最好使其接受自然光照。如果受到家庭地理条件和鱼缸摆放位置的影响,长时间照不到阳光,或者进入冬季的时候就需要安装灯光控制装置,对于光照充足的鱼缸则无需增加灯光控制装置。由于孔雀鱼幼鱼及成鱼都是白昼活动型,对光刺激反应灵敏,所以夜晚不宜进行光照。此外,罗清平等人对孔雀鱼幼苗研究发现孔雀鱼幼苗对蓝绿光有明显趋光性,而在红黄光中表现出避光性。光照强度范围在1 500~2 000 lx时有利于孔雀鱼繁殖及幼苗生长[3]。市面上的灯光控制装置的灯源色彩及强度各异,所以选择白色偏一点蓝的光源较为适中,更接近自然光。每天光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鱼体眼睛造成伤害。在自然光下也要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造成鱼缸水体迅速升温,危及生存。

2.1.4 温控装置 孔雀鱼生存条件较为固定,夏季温度较高,不需要额外提高水温。进入冬季,温度骤降,孔雀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这个时候就要控制鱼缸水温回升到合适的温度,必须添加温控装置,即加热棒。加热棒长度大小要根据鱼缸体积选择,对于仔鱼的鱼缸选择功率50 W的,幼鱼的选择功率100 W的,而成鱼选择150~200 W的即可。加热棒安装在距离鱼缸底部上方大约是鱼缸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地方,保持加热棒时刻位于水面之下,设定好温度后,在一直通电状态下,加热棒可自行调节工作。长时间工作的加热棒表面會有藻类和污浊物附着,影响加热棒正常工作,造成局部过热,这时就要拿出清理后再放入原处。此外,在鱼缸里的玻璃面上要加装温度计并保持在水面之下,以监控水温和加热棒的工作状态。

2.2 水质条件

孔雀鱼属于淡水鱼类,水质条件的好坏影响孔雀鱼的生存与繁殖,适合孔雀鱼生存繁殖的水体pH值在6.8~7.4,所以家庭用自来水即可满足这一指标,无需购买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群等制剂。水体溶解氧是否充足则可根据孔雀鱼游动是否活跃、鱼体是否频繁上浮判断,切不能等鱼体全部浮头再去充氧,容易对孔雀鱼造成伤害。此外,水温是孔雀鱼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水温的高低直接决定孔雀鱼的生死。杨淞等人对孔雀鱼的温度耐受限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雀鱼存活温度范围是14~36 ℃[4]。然而孔雀鱼适宜的水温为22~26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食欲减退和疾病的感染。为了更好更便捷地掌控孔雀鱼的水温条件,无论冬天还是夏天,笔者通过实践得出家庭鱼缸养殖的水温都控制在25 ℃左右最合适。这不但方便加热棒设定温度,统一幼鱼及成鱼的生长环境,而且是由于温度对孔雀鱼仔鱼的性腺发育有很大影响,并且影响期主要是在胚后发育阶段,仔鱼的雄性比例与温度成明显的正相关,在25 ℃下培养的仔鱼雌雄比例接近于1∶1[5]。另外,家庭鱼缸养殖水体环境相对封闭,时间越长,鱼缸水体中氨氮含量以及亚硝酸盐类物质会富集污染水体,pH值和溶解氧含量也会发生变化,水质会越差,因此要进行换水。对于不安装过滤装置的仔鱼的鱼缸,可2 d左右鱼缸全部换一次水;对于安装了过滤装置的幼鱼和成鱼所在的鱼缸,可3 d左右换一半水或4 d左右全部换掉。这样可以保持水质的清洁,防止病菌的滋生和藻类的繁殖。由于孔雀鱼对冷热冲击的适应能力均较差,所以换水的水温一定要和鱼缸的水温一致保持25 ℃,以免孔雀鱼受到冷热刺激生病甚至死亡。

2.3 饵料

孔雀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类,蛋黄、丰年虾、摇蚊幼虫(孑孓)、水蚤、水蚯蚓、菠菜以及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配合饵料等都可作为孔雀鱼的饵料。充足的饵料可以保证孔雀鱼的健康成长繁殖,使其体色艳丽多彩。孔雀鱼仔鱼出生后,身体腹部会有一卵黄囊,这个时候仔鱼主要是躲避敌害,还不会产生摄食行为。待卵黄囊消失后,随着仔鱼活动增加开始摄食行为。不同种类母鱼产下的仔鱼以及同一种类母鱼不同时期或不同个体产下的仔鱼从卵黄囊消失到仔鱼开始摄食的时间并不一致,这主要是和受精卵在母鱼体内的发育程度以及仔鱼的开口饵料有关。蛋黄和丰年虾的幼虫都是仔鱼很好的开口饵料,但是蛋黄容易污染水体,而丰年虾幼虫不是大多数家庭养殖熟知的饵料。为了既能适合让仔鱼开口摄食,又能适合成鱼的投喂,笔者选择市场上常见的鱼虫,即水蚯蚓。投喂活饵可以锻炼孔雀鱼的摄食欲望,但是活饵含致病菌的风险比较高,因此要在固定放心的地点购买。这类饵料在投喂之前要冲洗干净,然后切碎,投喂给仔鱼的饵料切得更细碎一些,仔鱼通常在2~6 h之后都有摄食行为。仔鱼以及幼鱼和成鱼的投喂要定时定点,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以30~60 min內吃完为宜,之后慢慢增加投喂量。若选用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则含致病菌风险较低,但是有可能掺假、营养不全或添加增色剂等不健康物质,长期使用对鱼体不利。此外,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夏天,鱼缸玻璃壁上会很快滋生绿色的藻类,当鱼缸玻璃面上附着有藻类或水体变绿时,不用全部清理这些藻类,可留一部分做为孔雀鱼的辅食。

2.4 分缸

孔雀鱼做为一种偏肉食的鱼类,领地意识比较强烈,公鱼好斗,大鱼会吃小鱼,因此有必要在孔雀鱼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缸养殖。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都要分缸:(一)雌鱼在繁殖时要单独放入一个小缸,否则刚出生的仔鱼会被公鱼吃掉。由于母鱼也会出现吃小鱼的情况,所以刚出生的仔鱼也要迅速与母鱼分开;(二)同一批次的鱼,大小相同的分在一起,防止大鱼欺负小鱼,抢食饵料;(三)不同批次的鱼不易混养在一起,孔雀鱼对外来者会发起进攻;(四)出于繁殖选育以及杂交目的,可把色彩炫丽,体大饱满的个体分缸养殖;(五)新买来的鱼要和自己养殖的鱼分缸,避免传入致病菌导致鱼体感染死亡;(六)出于快速育肥目的,在能分辨出雌雄的时候,将雌鱼和雄鱼分缸养殖,这样不会过早地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的现象,从而浪费能量,减慢生长发育。但是这种分缸到一定时间,雄鱼之间会出现打斗现象,为了避免咬伤尾部,那个时候就不用再分缸了。

2.5 病害防治

孔雀鱼平时投喂的饵料要干净、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投饵量要充足保证营养,生活的水质条件等要符合要求,否则会引起孔雀鱼患病。一旦某个个体患病就会快速传染,导致大批鱼患病死亡,因此发现病鱼的时候要立即进行隔离,避免更大的损失。孔雀鱼常见的疾病有白点病、水霉病、暗尾丝虫病[6]、烂尾病等。在夏秋交接之际时,孔雀鱼幼鱼易爆发针尾病。随着病情的扩展,孔雀鱼的尾鳍会夹在一起,越来越紧,最后缩成一锥形。并且鱼体不断地摆动身体,摄食明显下降甚至停止,最后死亡。此类疾病会对幼苗生长发育造成致命打击,但也不必惊慌失措。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可将鱼体放置于新的鱼缸和水体中,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慢慢升高水体温度,2~3 d就可恢复。而对于病菌或真菌类引起的疾病例如水霉病等,一个简易治疗的方法是将鱼拿出水体直接在其患处涂抹抗生素等药剂,这种效果要比在水体下药明显,但无论是那种原因造成的疾病,孔雀鱼的病害防治都要以防为主。

3 孔雀鱼的繁育

孔雀鱼是卵胎生鱼类,新陈代谢机能快,繁殖能力较强,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仔鱼,一般4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而采用雌雄分缸养殖、营养充足的情况下,3个月性腺即可发育成熟。发育成熟的雄鱼会不断追逐雌鱼,展开自己的尾鳍吸引雌鱼的注意,同时利用臀鳍上的交接器将精子注入雌鱼体内。用于繁殖下一代的孔雀鱼通常挑选尾鳍宽大、色彩艳丽的雄鱼和身形饱满的雌鱼,雌雄比例2∶1或者3∶1都可以。孔雀鱼的一个繁殖周期大约在25~29 d左右,可产仔鱼20~130尾。受精怀卵一段时间后雌鱼腹部比较大,在泄殖孔前方有一块黑色的胎斑,临产时会发现孔雀鱼泄殖孔明显外凸,雌鱼变得焦躁不安。这个时候就可将雌鱼转入小鱼缸中待产。生产完的母鱼体力消耗比较大,这时应该单独投喂一些饵料,等母鱼恢复体力之后再放入大缸。此外,我国北方市场上一般购买和出售孔雀鱼的高峰在夏季,所以家庭养殖孔雀鱼的繁育扩增种群数量可选择在4月到8月下旬,冬季选择留种和保种,这样既能创收又不增加自己的负担。

4 展望

孔雀鱼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无论工厂化大规模养殖还是小型化养殖,其技术都日臻完善。随着家庭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未来必将带动孔雀鱼产业化的发展,产生更多的效益和更多新式漂亮的孔雀鱼品种。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王莎莎,赵玉超,等.孔雀鱼雌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及卵子发生的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4,10(1): 16-20

[2] 郭明申,刘龙,穆淑梅,等.孔雀鱼精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 653-658

[3] 罗清平,袁重桂,阮成旭,等.孔雀鱼幼苗在光场中的行为反应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631-634

[4] 杨淞,韦其锋,严太明,等.孔雀鱼、月光鱼耐温限度的初步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1):106-110

[5] 熊正.孔雀鱼生殖生物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 杨丽文,潘宏博,李华,等.孔雀鱼暗尾丝虫病病原性确认与鉴定[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3):578-582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