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锦鲤文化传承与发展
鲤-锦鲤文化传承与发展
杨志强,李潇轩,殷悦,丁玉,陈建清,李志辉,段贵平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随着时代变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赋予鲤不同的象征意义,诸如友情、爱情、权利、飞黄腾达等。此外,鲤是道教尊奉的神鱼,乘坐鲤更是成了得道成仙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把鲤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仙人道士赋予它更多的神性,认为鲤有灵性,或骑乘升仙,或幻化为龙,甚至将他们称之为“赤晖公”,极其尊崇。在饲养过程中,鲤由于环境因素变化,导致体色发生变化,通过几百年的杂交选育及人工培育,最终形成一个杂交变异品种锦鲤[1]。鲤发展到观赏鲤,实现由单一食用角色到食用兼观赏的双重角色转变。锦鲤作为观赏鱼之王,风靡当今世界,因其色彩灿烂、花纹多变、体格健美、游姿高雅,获得“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誉[2]。锦鲤从诞生之日起,其寓意象征幸福、幸运、成功、和谐、富贵、吉祥等,无论是鲤还是锦鲤,寓意均代表人们的诸多美好愿景,均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的文化寓意及价值始终一脉相承。
1 古代鲤文化
据史料查证,我国先民池塘养鲤可追溯至殷商时期,距今3 000 多年。中国最早开展鲤养殖,是世界公认的鲤发源地。《诗经》曾记载,周文王姬昌凿池养鲤。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编著了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养鱼的专门著作,《养鲤经》[3]。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昭公九年,即公元前533 年,孔子19 岁,当时经左太史举荐拜授官吏,负责管理仓库,深得鲁昭公赏识。为了时常方便返回祖籍地宋国祭拜先祖,迎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特派人送去1 条大鲤祝贺。国君亲自赐物,孔子以此视为莫大的恩宠,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4]。以志纪念,后成习俗,有人生子,亲友往往赠送鲤形礼物,或者直接赠送鲤以示祝贺,寓意新生儿健如鲤,不怕艰难,搏浪成长,鲤成为弄璋之喜的珍品[5]。
鲤被视为九五之尊,始盛于唐代。由于巧合,鲤与李谐音,鱼姓了唐皇帝之姓,鲤由鱼类中的形象大使,跃居为鱼类中的九五之尊。因此鲤身价百倍,尊鲤之风盛行,达官贵族和皇帝,身上皆佩戴鲤形服饰。朝廷发布命令或调动军队,皆用鲤符,即鲤形状的兵符。为了避讳,唐朝律法规定:“抓到鲤不论大小,只准放生,不得杀食,敢贩卖鲤的人要重打六十大板。”民间也因此以鲤为讳,以“我鲜公”尊称鲤[6]。
《埤雅-释鱼》中记载:“鲤鱼之贵,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非常高贵,跳过龙门的就会幻化成龙,跳不过去仍为鱼,比喻寒窗苦读,功名有成,奋发向上,逆流勇进;也比喻中举、青云得路、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鲤跳龙门是中国传统年画中的祥瑞图案,也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文化题材,寓意为吉庆有余,盛传不衰。源自这个神话故事的灵感,景德镇陶瓷大师创作一件名为“九龙十八鲤”的艺术品,意思是说九条龙中十之有八是鲤幻化而来的[7]。至此,鲤文化和龙文化开始有了交集,鲤通过特殊的机遇幻化为龙,代表着无上的权威和能力。
唐朝陆龟蒙所作《奉酬袭美苦雨》:“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这是我国古代诗词中首次出现锦鲤,也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锦鲤名称使用记录。中国拥有最早的观赏鲤,最早使用了锦鲤名字;当代锦鲤一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确立使用。古今的锦鲤说辞一脉相传,都是用来指带有花纹用于观赏的鲤[8]。
2 鲤文化传承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鲤逐渐被国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用于传递书信,交流情感,传递爱意,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鲤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诗经·陈风·衡门》有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从西周时期开始,人们将姻缘与鲤联系,后世因此以鱼水合欢形容婚姻美满,以食鲤求婚姻美满,结婚谢媒必送大鲤,并逐渐成为民间的传统习俗。民间的一些地方风俗,在婚礼上要举行鲤鱼撒子的仪式,即在新娘走出花轿时,男方的亲朋好友将铜钱(铜子)象征鲤鳞甲向四下抛撒,寄托祝殖祈育的愿望,鲤也成为生育的祥瑞。
鲤跳龙门的美好神话故事,使人们在鲤身上寄托奋发向上的精神及望子成龙的期盼。这种文化甚至远传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为祈祷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家门口须悬挂漂亮的鲤旗。此外,商肆店铺开张之日,每家店主将养鲤的鱼缸摆放在店铺门口,以求生意兴隆,大吉大利。农历新年迎财神时,家家户户须准备一对元宝鱼,在人们心目中鲤象征招财进宝。
鲤在民间吉祥纹图中,随处可见。织品花绣、器皿描绘、建筑雕塑、窗花剪纸及各种手工艺品中,鲤的身影无处不在。娃娃抱鱼、富贵有余、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其他如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佩饰的鲤袋及用于赠送的锦鲤等,举不胜举。
3 现代锦鲤文化
2018 年,在徐州白集汉墓东墓阙中发现“池中九鲤”图。墓中汉画像石上,展示了东汉时期的某位达官贵人家的楼阁庭院,亲朋好友上门做客,有2个孩童,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喂养鲤,图中有中国寓意深刻的九条鱼,充分展现了“家中养鲤供人观赏”的场景。表明我国最早开始养殖观赏鲤,鲤作为观赏鱼的年代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8]。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水族箱》杂志曾对锦鲤的起源做过系列报道。三国时期的中国移民带入日本的鲤,后来辗转到公元200 年,由当时的日本天皇部分饲养。在流传到日本1 000 年后,中国鲤才变异发展为当代锦鲤。早期的锦鲤被称为变种鲤、模样鲤、花鲤和色鲤等,日本人认为“花”“色”等字眼语意软弱且暧昧,在二战期间这些称谓不合时局,因此才统一改称为“锦鲤”。锦鲤从诞生开始,在日本关注度极高,象征着贵族身份,开始只在宫廷和王公贵族中饲养[8]。
锦鲤源自中国,兴于日本,作为亲善使者,随着外交往来和民间交流走向世界各地。1938 年,锦鲤首次传入中国,这也是锦鲤从日本第一次输出海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3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后这批锦鲤交由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养殖[1]。1983年,香港苏锷先生率先将锦鲤引入中国,并在广州兴建大型养殖场,从而掀起锦鲤在中国商品化养殖高潮。1997 年,为庆祝中日两国恢复邦交25 周年,日本知名人士平泽要作向中国人民赠送日本锦鲤108 条,后由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承担养护工作[9]。2017 年,日本福冈县与江苏省建立友好关系25 周年,向江苏省捐赠220 尾日本原产优质锦鲤,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负责养护。自此,锦鲤在中国安家落户并发扬光大。
4 网络锦鲤文化
“转发这条锦鲤,好运将至”,以此为配文的微博最早在互联网上出现是用锦鲤做配图。该微博自发布后,吸引了大量网友主动转发。在网友首次转发后,商家公布幸运中奖名单,网友应验再进行2 次、3 次转发,锦鲤好运的形象即“锦鲤现象”由此产生[10]。
近年来,锦鲤在网络上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被网友大量创作并转发。2018 年10 月7 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公布了价值百万的“中国锦鲤免单大礼包”的获奖名单,实现了社交媒体的成功营销。现如今,大量商家利用网络锦鲤文化,开展各种商业营销活动,引发全民刷屏。
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不断繁荣且日新月异。网友们重新创作与裂变传播,锦鲤的语义继续延伸、扩充,逐渐脱离具体意象,成为一个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网友们因为自我实现预言和自身情感需求,将锦鲤象征化、符号化,锦鲤出现了真人化的趋向。贴上锦鲤标签,将幸运者比作锦鲤,承载了网友们对爱情、学业、事业的一切诉求与向往。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