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的快速观察与诊断技巧:经验性肉眼识别和镜检诊断
鉴于目前大多数养鱼人尚无充分条件进行病原体测试和鱼病防治试验,多采用经验性的肉眼识别和镜检诊断,现从生产实际出发,本文介绍快速观察与诊断鱼病的技巧如下:
一.病鱼的共同特征
各种鱼病都有其特殊性,病鱼都有其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鱼的行为和体色上。
患病的鱼比较普遍的症状是:早晨巡塘时,可以发现病鱼离群,在塘边浮于水面缓缓独游;也有的病鱼在塘中拥挤成团或浮在水面游动,显得焦躁不安或间断狂游;有的病鱼头部朝上或朝下,垂直立于水中,木然不动或上下急窜。病鱼体色一般都发黑,亦有的整体色白或部分体色发白。如果发现上述症状,表明该鱼可能已患病,应进行以下诊断。
二.肉眼识别
对于大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可采用肉眼诊断,常见的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也可以依据外表症状进行综合性的肉眼鉴别。
(锚头蚤)
首先确定鱼的患病部位,根据明显症状和病原作出诊断,即用肉眼观察是皮肤有病,还是鳃、肠道患病。有很多病变出现在皮肤、鳃、肠道上,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明显的症状或寄生虫,当即可以作出诊断。鱼儿患病后应及时首先重点检查鱼的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时机宜早,以宜于及时救治。
1.鱼的体表病:将捞出的活病鱼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放在鱼盘或白瓷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寄生虫滋生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粘液,有时略带污泥,或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
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表皮腐烂或鳍条被蛀断,则为赤皮病。
嘴圈发白,为白头白嘴病。常发生于水花鱼苗和夏花小苗阶段。病鱼多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
体表有许多形状、大小不规则的隆起包囊,则为粘孢子虫病。
部分鳞片发炎红肿,呈红点,肉眼看到在鱼体表有如针状虫体,即为锚头鳋寄生,则为锚头鳋(蚤)病。
肉眼看到在鳃丝上挂着蝇蛆状的小虫,则为中华鳋(蚤)病,又名鳃蛆病。
肉眼看到在鱼体表丛生着很多旧棉絮状的丝状体,则为水霉病,多不能救治。鱼卵在低温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此症。
鱼的体表局部出血、发炎、触摸有浮肿感觉、有脓疮,即为疖疮病。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溃疡部位多由肌肉内部烂出,有时表皮仍完好。
鱼的尾柄及腹部两侧形成似指印状的红斑,即为打印病。严重时由外部烂入,肌肉腐烂出现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鲢鱼多发。
鱼的皮肤、鳍条、鳃瓣上布满白色小点囊胞,即为小瓜虫寄生引起。
病鱼脑部充血,有时嘴圈发白,眼球突出甚至脱落,有的病鱼眼球混浊呈乳白色,即为复口吸虫病。
双穴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睛混浊,有白内障。
鱼腹部膨大,眼睛突出,多为血居吸虫病。
口腔、鳃盖、鳍条发红尤以臀鳍为甚,肌肉呈斑点状出血,即为出血病。患病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草鱼出血病是病毒性鱼病的主要代表,感染此病的草鱼呈全身性出血症状,表现出红肌肉、红鳍红鳃盖、肠炎三大特征,其流行水温为20℃-30℃。
鱼的肛门红肿,肠壁充血发炎,有淡黄色粘液流出,严重时肠壁呈紫红色,即为肠炎病。
白皮病的病变部位,多在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粘液减少,用手摸时有粗糙的感觉。
腐皮病的病变部位产生侵蚀性的腐烂等病状。
病鱼尾巴极度上翘、颅脑发黄,在水中狂游打圈,则为疯狂病。有时疯狂病表现为病鱼身体瘦弱,体色暗淡,鱼体后半部上翘,常在水面打圈。打开病鱼头骨,有时可见白点状的粘孢子虫胞囊。
鱼怪病,病鱼胸鳍基部有1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可见虫体。
鱼鲺病,虫体透明,形状似臭虫,吸附在鱼体表上。
斜管虫病,病鱼体表黏液增多,表面常形成一层淡蓝灰色薄膜。
竖鳞病,病鱼体表粗糙,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状,形成竖鳞,鳞下聚积有透明液体。
打粉病,鱼的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一样。打粉病多由于水质酸性过重,滋生大量嗜酸性卵甲藻引起,可用生石灰将池水PH值调高,抑制该藻类生长。
嗜子宫线虫则多寄生在鲤鱼鳞片内。
2.鱼的鳃病: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现象。
在夏花小苗阶段,若苗种发生死亡,并没有发现明显症状,仅病鱼出现离群缓慢独游,体色发黑,鳃丝粘液增多,颜色与正常鳃丝有所不同,有的呈鲜红色,有的呈淡红色,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原生动物寄生虫鳃病。
如果鳃丝末端腐烂,有粘液、多并附有污泥,即为细菌性鳃病。严重时头部乌黑,鳃盖骨腐蚀成不透穿的小洞,又叫"开天窗"。
鳃部肿大,鳃盖张开,见有虫体,多为中华鳋或双身虫、粘孢子虫等寄生引起。
患鱼波豆虫病、鳃隐鞭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等寄生虫性鱼病,则鳃丝上有较多粘液,甚至鳃丝肿胀,鳃盖张开。
鳃隐鞭虫病,鳃丝鲜红,多粘液,但鳃丝不腐烂。
亚硝酸中毒,鳃丝颜色多变为紫红色等。
3.鱼的体内病:在检查鱼的内脏时需要解剖,可以直接划开鱼肚,但标准的解剖程序是先将一边的腹壁剪去,注意勿损坏内脏,从肛门部位向左上方沿侧线剪至鳃盖后缘,向下剪至胸鳍基部,除去整片侧肌。内脏检查以肝、肠为主。将病鱼一边的肠壁剪开,首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线虫、双线绦虫等),其次应仔细观察各内脏的外表,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把咽喉部的前肠和肛门部位的后肠肠道剪断,取出内脏,置于白瓷盘中,把肝、脾、胆、鳔等器官逐个分开,再把肠道从前肠至后肠剪开,分成前中后3段,置于盘内。把肠道中的食物、粪便除去,仔细观察肠道中是否有吸虫、绦虫等,肠壁上是否有粘孢子虫胞囊或球虫,若有则会在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或者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溃烂等。
艾美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在肠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点。
舌状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剪开腹部可见体腔内有色带状虫体。
毛细线虫病,虫体似粗棉线,多寄生于草鱼、鲢鱼肠道内。
鳃丝呈苍白色,严重者腹部稍膨大,肠道前端内壁有许多米粒状的球虫胞囊,多为球虫病。
饲料营养缺乏等原因,可以出现肠壁变薄,质地脆化的症状。
以鲢鳙腹水病为例。鲢鱼、鳙鱼的吻端、鳃盖、眼眶及各个鳍条、鳍基充血,严重时肌肉软腐甚至穿孔,肛门红肿、突出,腹腔血水外流,解剖可见肝脏水肿,有出血点,胆囊肿大,甚至肝脏及肾脏全部坏死,肠道排空有出血点和气泡,根据这些综合症状,可以诊断为鲢鱼、鳙鱼溶血性腹水病。
三.显微镜诊断
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是在肉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微观检查的技术,可以从重点检查、必须检查的部位开始。肉眼检查遇到疑难症状时,应按体表、鳃、肠、眼等部位顺序进行检查。镜检常用于原生动物等小型寄生虫疾病的确诊和其它鱼病的辅助诊断。一般采集3~5尾病鱼或刚死尚未腐烂变质的病鱼作为检查材料。
镜检部位按下列顺序进行:
①体表。
寄生在体表的微型寄生虫种类很多,有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钩介幼虫等。采用低倍显微镜40~100倍或以下倍数直接观察病鱼体表,或刮下体表粘液放在载玻片上镜检,便能观察清楚。
②鳃。
寄生在鳃部的微型寄生虫有车轮虫、隐鞭虫、斜管虫、口丝虫、舌杯虫、指环虫、钩介幼虫等。用镊子取出病鱼的一小部分鳃丝与粘液,加1~2滴无菌水拌匀,置于载玻片上即可进行镜检。
指环虫和三代虫多寄生鳃上,需要低倍显微镜观察,看见形似水蛭般透明虫体即是,其中,指环虫的头部一端有四个黑色眼点,三代虫则无。
③肠道。
若检查肠道是否患了球虫病,须解剖病鱼,然后取出一点前肠肠壁粘液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无菌水拌匀进行镜检。若找到球虫虫体即可作出确诊
④眼。
以复口吸虫为例。将鱼的整个眼球或水晶体压在载玻片上镜检,若在水晶体或玻璃体内找到复口吸虫囊蚴,则为复口吸虫病。
⑤脑。
以疯狂病为例。若鱼患疯狂病,打开脑腔通过镜检,在脑、拟淋巴液、脊髓、脑神经等处找到粘孢子虫的营养体,将包囊压碎可以看到孢子,即可诊断。
四.综合分析作出最后确诊
有些病状,包括体表、鳃、内脏等部位的症状,有时一种病有几种病状同时表现出来,比如肠炎病,就有鳍条基部充血、蛀鳍、肛门红肿、肠壁充血等病状。有时一种病状在好几种病中同样出现,比如体色发黑、鳍基充血和蛀鳍的赤皮病、烂鳃病、疖疮病、肠炎病及一些其它细菌性鱼病所共有;又比如在大量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时,都会在体表、鳃部有较多的粘液,所以应把观察到的病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