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农业为何多以失败告终?农业七大坑 ,坑坑都要命!你掉进过几个坑?
现在的农业基地,小则三五亩的,大则一万多亩。有小农户经营的,有大老板投资的,有政府建设的。有县级龙头企业的,有上市公司的。有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也有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但有一个共识现象:这些基地盈利的真不多,亏损的占大多数,尤其是大规模基地能够盈利的是凤毛麟角。这些规模基地难以盈利却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不缺钱、不缺人、不缺资源的难以盈利,甚至最终以失败告终呢?
很多领导很多专家都是这样说:做农业一定要讲究规模效益,只有做大做强才能赚钱。这话说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农业却是做大容易做强难,规模效益难上难!做规模农业的路上处处都是坑,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七个坑。
第一个坑:技术的坑
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其对象都是生命体,需要很好的技术去养护。一旦某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多数专家教授理论知识足,实践技术缺乏,只能纸上谈兵;土师傅有实践经验却不懂理论,盲目依靠经验去管理,遇到新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真正懂农业技术的人却是很少,而这些人往往自己做基地,闷声发大财。大基地请的技术员也良莠不齐,碰上一个水平低的,就被害惨了。另一方面,基地工人多数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往往没有什么技术,也很难学会技术。即使技术员的水平高,但技术难以落实到位。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少老板认为农业很简单,不需要什么技术。果树栽下去,施点肥打点药,就可以等着摘果子了。把鱼苗丢进池塘里,年底就可以捕鱼了。殊不知农业的技术往往比某些工业的技术更难,因为种植业养殖业的对象都是鲜活的生命,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小老板往往是搞起来再说,边摸索边管理,殊不知你把技术摸索出来的代价,就是项目的失败。大老板往往聘请技术员,自己当甩手掌柜,结果总是出问题。其实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除非你有很好的管理模式。
第二个坑:劳动力的坑
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几乎是所有行业里劳动力文化程度最低的(没有贬低农民朋友的意思)。有水平有本事有体力的劳动力都进城了,没本事的年轻人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愿意给你做事,剩下的几乎就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技术不行,体力不够,但工资也不能太低。甚至做点工就磨洋工,做包工就不讲质量。关键问题你还不能批评他们,否则他们不给你干了,你还请不到人,因为农村的劳动力本来就不多,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这样的队伍能帮你把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个坑:市场的坑
农业生产周期长,但产品市场变化快,价格波动剧烈。2022年一斤阳光玫瑰葡萄能卖十块钱,2023年就只能卖五块钱。价格腰斩了,你还能赚钱?很多老板都是在产品行情好的时候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就如同房子涨价时拼命买,股市上涨时拼命追。等了几年价格崩塌,自己的基地却才开始投产。前期投入还没有回报,想放弃却不舍得,坚持下去又看不到希望,想要调头难上加难。沃柑变成烫手山芋,砂糖桔变成了“杀人桔”。规模大了难掉头,一旦选错了产业,投资就打了水漂。
第四个坑:补贴的坑
做农业靠补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能够拿到补贴的人都是牛人,有资金有人脉。但拿补贴就需要有较大的规模,往往规模越大,补贴越多。但当你去为了拿补贴去扩大规模的时候,你就掉进了这个坑里。因为补贴给了你,你可能要花出去一半。而且补贴只是补一时,而你的基地或许是一世,那点补贴很难弥补你扩大规模的亏损,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做农业有补贴,不少人都是这样想的,有些人也是冲着补贴去做项目的。结果却发现拿到了“芝麻”补贴,却亏掉了“西瓜”老本。其实某些农业项目之所以有补贴,就是因为这些项目难赚钱,没有人愿意去做,才拿出钱来补贴你的。这补贴就像鱼饵,你只看见了香喷喷的鱼饵,却没有看到鱼饵里面藏着锋利的鱼钩,而且还带有倒刺,最后让你无法退出!
第五个坑:管理的坑
规模农业最大的坑就是管理的坑。农业的管理与工业的管理完全不一样,很多大基地的老板用工业化的思维做农业,当然水土不服,导致管理的漏洞太多太多。如果老板不懂技术,没有好的管理模式,依靠所谓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基地,十有八九会被他们玩死。农资的回扣,人工的工资,工作的效率,产品的销售等等,几乎每一个方面都有漏洞,而且漏洞还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规模基地一定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堵住大部分漏洞,才有可能盈利。做农业原本就不容易,做规模农业就更难赚钱。当然如果你是做机械化、标准化、设施化的农业,可以降低技术、人工、气候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还是有可能有规模效益的。但在当前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农业尽量不要做规模,做小做精才是正确的方向。
只要你聘请人员进行生产,就会遇到这个坑,尤其是中大型基地。因为你基地的收益与他无关,他拿到的只是工资而已。因此没有责任心、磨洋工、偷工减料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使你让他学技术,叫他按要求去施肥、去打药,他也难学会,难落实,因为他的心思并不在你这里,他只是“做一天和尚撞半天钟”而已。因此没有一个好的员工管理模式的话,是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提倡适度规模的核心原因之一。
第六个坑:土地的坑
农业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的属性当属重中之重。这些年土地政策的变化不小,“大棚房”治理,“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防止耕地非粮化等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现在的"农管"也来了,做农庄的首先倒下了,挖田养鱼、农田种果的也步其后尘。因此做农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土地的属性,即使这是一块荒地,即使它就在山上,说不定它就是基本农田!多跑跑相关部门,弄清楚土地的属性,是必不可少的。
种植业是把作物种在土壤上面的,选择一块好的土壤也很重要。有些人总喜欢包下一座座荒山,在上面开荒种地,就是因为它很便宜。其实很多荒山坡度较大、土质不好,土壤瘠薄,根本不适合做种植。后期土壤改良和耕作成本很高,最终导致种植失败,这些山地又恢复了荒山。其实真的不要纠结土地租金太贵,便宜难有好货!搞种植,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找到合适的地块。土壤坡度小、质地好,水源足,交通也方便,在种植后的管理成本会低很多,也便于机械化作业,效益自然就会好多了。
第七个坑:规模的坑
“五亩换大奔”的故事激励了不少种植人,认为种果树很赚钱,于是又想起了另一句话,做农业要有规模效益。既然种植二十亩果园能赚二十万,那种植两百亩果园岂不是能赚两百万?于是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最终把前几年凭运气赚的钱最后凭实力亏完了!其实做农业讲究的是适度规模,不是盲目的规模,尤其是那些不适合机械化管理的农业项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农业一定要做减法,千万不要做乘法!
做农业千百不要想着多种经营,全产业链,想把所有赚钱的项目都做起来,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能力。有些人总想着要赚更多的钱,什么赚钱的项目都想做。只是几年折腾下来,这样没长好,那样也发病了,投入的成本比收益还高,年年亏损没尽头。做好一件事,做精做优才是正道。
最后
在现实中,有不少从事农业的千万富翁变成了百万富翁,百万富翁再变成了“百万负翁”;也见到一些打工返乡做农业的人,做农业几年亏掉打工十几年赚的钱,最终又收拾行囊去打工了。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农业的艰辛,农民的不易。农业原本就是弱势行业,受到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市场变化多方面的条件的制约。上面的"坑",其实都是人为因素是可控的。只要我们能正视以上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合理规避,在管理模式上创新,在技术上抓实,我们的农业产业还是充满希望的。
农业真不易,且行且珍惜!
致谢作者: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农学邓建平教授
备注:西南渔业网对内容有调整
(备注:本知乎号"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