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产品借势精细化赛道突围

发表时间:2023/06/27 15:21:34  来源:中国食品报  浏览次数:593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海参产量规模超22万吨,第一产业产值将近300亿元,如果按全产业链算,加上加工、餐饮等产业,总产值约1208亿元。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海参逐渐进入更多家庭的消费清单,自己食用消费和礼品消费各占一半。

为增强品牌竞争力,迎合消费群体需求,海参产品逐渐向精细化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海参产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产品安全的把控和产业发展的控制,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同时注重种业在水产养殖产业链中的引领性战略地位,加强海参育种技术体系建设、良种高效制种与苗种规模化扩繁等方面的研发工作。

需求更加多元 消费群体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海参产业的逐渐规范化,我国海参产业一直处于扩张态势。《2022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21年全国海参总产量22.27万吨,比2020年的19.65万吨增长13.3%。

目前,我国海参产区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经济品种是刺参,热带区主要在两广和海南沿海,经济品种有梅花参等。

从海参产量分布情况看,排名前列的省份是山东、辽宁、福建和河北,分布占比45.8%、33.0%、14.9%和6.1%。《2022中国渔业年鉴》显示,2021年,山东产量为101980吨,增长3.12%;辽宁产量73568吨,增长34.48%;福建33292吨,增长18.57%;河北13573吨,增长4.6%。辽宁地区海参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网箱养殖数量增加。

海参销售渠道以餐饮和百姓消费为主,其中餐饮业占50%,消费者自己食用消费和礼品市场占50%。业内人士推算,海参市场第一产业产值达289.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868.5亿元,海参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达到1208亿元。

“过往,海参的消费主要以礼品为主。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海参产品营养价值认知度的提高,海参开始进入更多家庭的消费清单。自己食用消费和礼品消费各占一半,意味着消费群体在扩大。”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克诗表示。

为了迎合消费者自己食用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海参品牌加入了即食海参赛道。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海参销售规模突破8亿元,增速超过50%。而在这当中,干海参和即食海参的销售比例为1:1。

京东超市生鲜业务部贝类组负责人胡海表示:“随着食品技术工艺的逐渐成熟,即食海参开始占据较核心地位,因为消费者只需要撕开袋就可以享用海参,方便食用的属性吸引了较多新消费群体。”海参的消费者从原来主要购买“干参”的中老年群体,逐渐扩充到更多的年龄圈层,其中女性购买率超过50%,已婚人士占80%,26—45岁的人群消费更多。

越来越多的品牌注意到这一赛道,把干货类目和鲜食类目做了细分,开发即食海参、鲜炖海参新产品,如一家品牌原本只做常规款规格——1.75千克的海参产品,为了满足更多消费场景,拓展制作了大规格的家庭装,以及一些小包装的引流款。“越来越多年轻人、新用户希望感受和体验即食海参产品,所以做了更多的引流适用款,更多的产品规格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一位海参品牌负责人介绍。

弥补体系缺陷 促进良性发展

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产业缺乏宏观调控,产业发展无序。21世纪初,海参养殖浪潮开始兴起,海参产业的高额效益吸引了大批资金投入其中,推动了海参产业的快速增长,养殖海域也从适合海参生长的黄渤海海域延伸到东海、南海海域,加入海参养殖、加工、运营的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产业呈现低要素发展、盲目跟进、无序发展的现象,导致海参产业出现产量增长、价格下跌、品质安全问题频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明表示,前些年糖干海参泛滥(糖干海参是指在加工干海参过程中,将海参置于盐糖混合液中“浸泡、晾干”),在国家出台标准明令禁止不允许加糖之后,又开始出现加盐的情况。这种以次充好的销售情况普遍比较多,导致行业内劣币驱逐良币。李克诗表示:“以次充好海参大规模出现在线上平台,因其价格极低,迅速抢占市场,恶化了行业生态。”

其次是养殖“有种无业”,良种覆盖率低。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相比,海参种业滞后于养殖业的发展。海参的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产业持续发展,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海参养殖良种覆盖率只有不到30%,苗种种质退化严重,养殖过程中海参生长速度慢、病害频发等问题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且养殖风险较高。在良种培育方面,刺参的良种选育工作相对于其他水产经济生物开展得较晚,选育方式仍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我国已经审定的6个刺参新品种均为通过传统的选育方法培育获得,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新型高效的选育技术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审定了6个刺参新品种,但良种覆盖率没有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与良种的规模化制种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并且育种与育苗脱节、育苗与养殖脱节,导致了规模化高品质刺参苗种缺乏,缺少“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良种的种质潜力在养殖产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业内人士建议,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弥补水产养殖业在顶层设计、产业规范、地方发展层面的缺失,需要关注产品安全的把控和产业发展的控制,需要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坚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和结构均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宏观调控,倡导海参产业回归理性,协调其在水产各产业之间及其各产业内部的比例,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做到有序、有度、健康地开发养殖资源,保障产业高质量增长。

胡海表示,针对海参行业的乱象,建议采用全链路优化的思路解决行业痛点。一方面,通过源头直采,确保低价。另一方面,需要共建海参标准,并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此外,海参产品通过数字化做到产地溯源,通过地标优势为产品增加品牌效应。即食海参和鲜炖海参还需增强冷链物流的实力,以确保配送时效。

“发展养殖、种业先行”,种业在水产养殖产业链中占有引领性的战略地位。业内人士建议,加强海参育种技术体系建设、良种高效制种与苗种规模化扩繁、养殖新对象开发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快构建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及基因组育种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培育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突破良种高效制种和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构建暖水性海参养殖新对象的苗种繁育与育成技术体系,积极推进良种生态适应性与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建设,在良种苗种规模化制种的同时,提高良种苗种推广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27日06版)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