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狗鱼幼鱼生长规律及饵料系数研究
白斑狗鱼属鲑形目、狗鱼科、狗鱼属,在我国境内自然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肉质鲜美、生长速率快、抗病性强,是新疆重要的经济鱼类。鱼类发育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和衰老期六个阶段。目前研究表明,白斑狗鱼仅能摄食活饵料,所以控制合理的饵料成本对于该鱼类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人工繁殖的白斑狗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对其幼鱼生长速率及饵料进行研究,为后期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及地点
实验时间为2016年4月至9月,实验地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
1.2 白斑狗鱼幼鱼培育
白斑狗鱼受精卵来自新疆福海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苗种繁育车间孵化后下塘培育。所用池塘为硬质黑色塑料膜铺底池塘,池塘水深0.8 m左右,所用池塘属于罗非鱼养殖池塘,池底有机质丰富,在下塘前15 d左右加水培养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用于白斑狗鱼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待白斑狗鱼幼鱼生长至10-15 cm左右时,拉网,取大小体重相近的幼鱼90条置于苗种繁育车间,分为三组,每组30条,开展后续研究。
1.3 实验过程
待实验幼鱼分组后,测量每组鱼体的全长(0.1 cm),体重(0.1 g),以后每15 d测量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在人工室内养殖期间,所用饵料鱼均为不同规格的麦穗鱼,每次准确称量饵料鱼质量,在每次测量实验鱼的同时称量饵料鱼质量,用于计算白斑狗鱼幼鱼饵料系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斑狗鱼幼鱼生长规律
测量实验组白斑狗鱼幼鱼的体重及全长,结果见图1。
图1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斑狗鱼幼鱼体重及全长测量结果
由白斑狗鱼幼鱼体重及全长测量结果可知,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其在7月中下旬之前的体重增长率明显低于7月中下旬之后的体重增长率;而全长增加率在整个养殖阶段比较稳定。这说明在整个养殖阶段,7月中下旬之后是白斑狗鱼肥满度快速增加的时期。这种现象一方面与白斑狗鱼个体自身发育有关,另一方面与环境温度开始降低,而该鱼对低温有较强适应性。纵观整个养殖阶段,相比室外大规模养殖,室内养殖不论个体大小还是体重均偏低,这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饵料鱼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是水域面积过小,不利于其生长。
2.2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斑狗鱼饵料系数研究
测量实验组白斑狗鱼饵料鱼净食用量并计算饵料系数,结果见图2。
图2 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斑狗鱼饵料系数测量结果
由图2可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斑狗鱼幼鱼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天数的推进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7月中下旬以及之前,饵料系数为7.5左右;8月中下旬之后为3.0左右。在7-8月之间,其饵料系数明显下降。我们结合图2体重变化规律发现这个阶段恰好是体重增长率的一个转折点。我们推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斑狗鱼幼鱼在7-8月才能发育完全,从此之后其能量利用效率才能有一个显著的增加。至于其具体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这对于今后提高鱼类饵料利用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3 结语
人工小规模养殖白斑狗鱼实验对于研究白斑狗鱼饵料系数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水体面积过小,不利于其快速生长。从本实验我们可以得知,白斑狗鱼幼鱼个体能量利用是一个骤变的过程,该物种是我们今后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一个重要的研究材料。并且该物种抗逆性极强,在整个养殖阶段没有出现因病死亡个体,但是出现了因跳出养殖槽而死亡的个体。所以以后相关研究一定要注意该鱼的跳跃性,可以采用加盖纱窗等措施避免其死亡,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